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稿  >  特别报道

天水供电:让椒农用上花椒电 盖起花椒房 开上花椒车

 2020/08/11/ 10:26 来源:每日甘肃网

  放眼望去,这里是一片绿色的大地,群山环绕,一层层花椒林错落有致的排站在山间。满眼的绿色中透出星星点点的艳红,宛如繁星点缀。

  这里是天水市秦安县徐王村。

“种出来的小康”

  徐王村是著名的“花椒村”,是天水地区种植面积最广的花椒种植基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徐王村的花椒颜色鲜艳,味道浓香,很受热捧。

  “这里的一大片,20亩,都是我家种的,每年能产收2000多斤花椒,一年的纯利润能收入十多万元”。一脸自豪说出这些话的,是徐王村52岁的村民郭爱艳。

  郭爱艳正在家里分拣烘干好的花椒。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也回到家里来帮忙。花椒采摘后的烘干程序是每年收成的关键。7月中旬到8月下旬这40多天里,徐王村家家户户都架起了花椒烘烤机,开启了“疯狂用电”烘花椒的模式。

  在采访郭爱艳的同时,身穿共产党员服务队红马甲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了郭家,郭爱艳热情的招呼着,“他们几乎天天都要到家里来,用电是我们花椒农的头等大事,电压要是不够,那可真真是耽误不起。”郭爱艳热情招呼的这群“红马甲”是天水供电秦安县公司西川供电所的用电服务人员,他们来检查烘烤机的用电安全状况。

  供电人员给郭爱艳家详细检查了烘烤机用电情况,又来到了她家新房检查供电,两栋新房映入眼帘,一栋已装修好,另一栋刚建成,“这也没什么,我还准备给儿子在城里买套新房”,郭爱艳继续介绍道,“这两栋房子,我一分钱都没有贷款,都是自己挣的。家里还买了2辆车。我这些楼和车,都是种花椒种出来的,也是电带来的,可以说是我们用上了‘花椒电’,才有了‘花椒楼’、‘花椒车’。”郭爱艳一脸幸福。

“烤出来的幸福”

  村民陈中生,家中有300多颗花椒树,今年花椒产值收入也要将近13万元,像他这样的收入在徐王村并不算上等。

  陈中生从小腿部落下疾病,出行不太方便,在20年前和他同龄的人都出去打工的时候,他按捺下心中的不甘,在家乡默默的种植花椒。

  “其实那个年代,花椒的收入也并不高,只能满足我们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陈中生说道,以前还没有烘烤花椒的电力设备,全靠太阳晒,要是赶上阴雨天,成百斤的花椒全部发霉变质。浪费的是花椒,损失的是老百姓的真金白银。

  “现在花椒带来的收入完全够我们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全靠电力供应的及时,从去年开始,供电公司的人就集中在村里进行电网改造,让我一个身体不方便的人也有了这么好的收入。”说起电力带来的实质性改变,他是切身感受的。

  花椒农以前完全是靠天吃饭,随着电器化生活的日益普及,椒农们摘完花椒及时的用电进行烘烤。采摘、烘烤、销售基本不耽误,避免了全靠太阳晒却又遇到阴雨天的无奈。

“电带来的幸福”

  “为了及时采摘烘干,村民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同时启动烘干设备。这对用供电的考验是相当巨大的。仅7月20号到8月3号,这10天增长量达到300万千瓦时。”西川供电所的余永祥所长称这种用电为突发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用电。

  家家户户烤花椒,随之而来是用电量剧增,这种用电量在全年度都是绝无仅有的,秦安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马季介绍说,就供电量来说,除夕夜家家户户开启家用电器、长明灯的电量也赶不上烤椒期一个小时的用电。

  每年的烤椒期将持续40天左右。秦安县用电量增长接近1300万千瓦时。面对这个特殊的考验,国网天水供电公司从2017开始就在持续进行乡村电网改造,结合配农网3年脱贫攻坚战,对各类乡村产业用电进行全面的扩容改造,电网全面升级。

  面对花椒烘烤季,秦安县西川供电所管辖的千户、王窑、正川、西川4乡镇,用户量为28600户,天水供电公司提前三个月进行准备,切割新增368台综合变压器。升级改造11条10千伏线路共368公里。

  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到花椒产地,彻底解决了电压不稳、用电不足的现象。

  烘烤后的花椒色泽口感都有了更好的提升。同时,红艳艳的花椒也成为秦安县经济发展的主营命脉之一。靠种烤花椒得来“花椒车”“花椒房”不在少数。每天从徐王村里拉出去卖的花椒超过上千斤,产品远销宁夏、北京、河南等地区,花椒已然成为了村民致富的法宝。(陈江华)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