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久违了,连城电厂!每日甘肃网讯 连日来,关于甘肃大唐国际连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的新闻,让很多人感慨纷纷,也让曾经参与电厂建设的一建人回忆起了那个艰苦奋斗的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前身连城电厂,是甘肃省“六五”期间建成的第一个大型坑口电厂,1976年始建,距今超过40年历史。一期工程装机容量2*100MW,于1984年全部竣工;二期工程规模为2*300MW,2002年8月开工,2005年完工。 前后两期工程,相隔近30年,甘肃一建集团均参与了建设。 连城电厂对于甘肃一建来说,有着更多的意义。一期工程在当时来说,结构复杂、工程量大;二期工程是甘肃一建集团当时承建的为数不多面向全国招标的项目,也是和大唐初期合作的重要项目。后期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干出了很多亮点。 ![]() 火力发电项目一个接一个 一个还未完工另一个已经开始 彼时,正值甘肃一建集团电力建设的稳固发展期,公司产值大部分由电厂完成。往往是一个火力发电项目还未完工,另一个项目就已经开工了。 连城电厂也是如此。接到连城电厂建设任务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从当时的平凉电厂项目“转移”到连城电厂的。 十多年过去了,现任第二工程公司总工王宏军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天到连城电厂的时间:“2002年7月15日,当时我们是第一批从平凉电厂过去的,五十铃车拉着我们6个人。” 当年8月16日,公司决定设立连城电厂工程项目经理部。正在建设平凉电厂的一大批职工被紧急调往连城电厂项目。 ![]() “大轿子车拉了我们一车人,从平凉电厂往连城电厂走。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特别热闹!司机师傅还走错了路,到地方的时候天都黑了。”李小莉(现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是和大队伍一起进场的,对当时的情景,她记忆犹新。 “那时候不像现在,临设啥的基本到位了才进场。我们刚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宿舍、食堂啥的都是去了才准备的。”马静(现任企业管理部材料主管)依然记得刚去的时候条件艰苦。 那年,20岁的史将奎(现任第十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刚参加工作,在平凉电厂上班一个月后,也被调往连城电厂。 记忆里很多事至今让大家印象深刻。刚去的时候,由于初期临设不完善,大家吃饭成了问题。电厂附近的居民瞅准这一“商机”,拿着自家做的饭来项目卖;工程开工后,大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回去躺倒就睡,电厂看门的一对老人有偿为大家洗衣服,“生意都好得很!” 隔壁东三电 一天比三遍 连城电厂二期扩建工程装机容量为2台30万千瓦机组。一台由一建集团承建,另一台由东北电力三公司承建。 业内人士都知道,东北电力三公司(简称东电三公司)当时是行业翘楚。在同一个项目上,两家施工单位同时干活,谁都不愿服输! 起初,你看我不服,我看你也不服! 今天,我假装路过你们家工地,偷瞄两眼,工程到什么进度了、有什么新物件、新应用;明天,你又假装路过我们家工地,“不经意”地多看几眼。李小莉还记得,“东电三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每天拿个望远镜从高处望咱们工地,我们还挡着不让他看哩!” ![]() 一天又一天,大家每天都是这么飚劲的。 让王宏军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热轧H型钢梁紧缺,好多天到不了货,导致工程停滞。眼看着隔壁东电三的进度超过了我们,大家心里着急。 钢梁到货后,大家铆足了劲地干,不到两个月时间,不仅赶上了隔壁东电三的进度,还超过了他们。 这样的效率,得益于项目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就连当时岗位是劳资员的史将奎,“也是工作忙完就爬坑里跟着老师傅弹线。” 王宏军还记得,当年11月15日,是甲方要求基础出零米的日子。为了能按期完成进度,在最后3天大家全天都在工地连轴转,确保了节点任务的圆满完成。 让大家引以为豪的是,当时那个质量和进度,在同类型的电厂建设中都是领先的。“不服不行啊!”经过长期“较量”,东电三公司的职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王宏军说,连城油库区地下水位较高,挖了不深地下水就出来了。导致一挖就塌、越挖越大,影响了施工进度。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在前期措施得当、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连夜把基坑填到了标高,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马静当时负责材料管理。在她的印象中,工程材料用量特别大,“有一次验收,一下子来了十多车钢筋,可把我整费劲了。从白天忙到了半夜。”“小地方买零件也不方便,印象中我经常托人在兰州买,买了以后又让电厂的通勤车带回去。” 施工环境恶劣、工程自身的难度是一方面,和外界的沟通也很重要。材料丢失等问题时有发生,加之当时监理是省外一家公司。由于对工程的了解程度、理念、习惯等因素差异,起初沟通起来困难重重。 “不管男的女的,都委屈地掉过眼泪!”回忆起当时的困难,马静乐观地付之一笑。 工程质量优 干出了名堂 当时虽然条件苦,但是大家干劲十足,也“干出了名堂”,工程亮点很多:汽机基座φ40钢筋采用闪光对接焊、钢梁剪力钉…… 厂区的办公楼、污水处理系统也是甘肃一建承建。“现场特别大,步行一整天下来勉强转完。”王宏军说,“那也是我们首次承建大型厂区管网工程,虽然经验不足,但一边干一边学,高质量如期完工,赢得了甲方好评。” 马静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项目部都会有一个“碰头会”,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摆到桌面上,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有时候开完会到半夜了,吓得我一个人不敢回宿舍。”马静笑着说。 ![]()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程完工后,深得甲方好评,也荣获了飞天奖。 也是从那以后,甘肃一建集团电建领域“西北狼”的美誉,为更多人所熟知,业务涉及范围也更加广阔。此后的张掖电厂、营口电厂、阳逻电厂、辛店电厂……不仅在企业发展史上、在国家电建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有不舍 但精神永存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十多年后,当连城电厂再次被关注,却令人唏嘘。 其中的不舍,不仅是电厂职工的,也是我们一建人的。 作为建筑企业,我们亲手建树了很多工程项目——看着她出零米,看着她拔地而起,看着她投入使用。我们笃信,建筑一定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性格的。她矗立在那里很多年,淬炼了一建人,也养育了电厂职工,一批又一批人艰苦奋斗,把汗水和激情留在了那里。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那些人、那些年奋斗过的画面,绘就成了一部美丽的画卷。 ![]() 甘肃连城电厂药水沟铁路桥
有人在网上说,“他(连城电厂)像个正壮年的汉子,戳在那西北边陲,养出一堆堆的孩子,送向各地。孩子们将将长大,汉子却猝然倒地。” 由于各种因素交织,火电行业日渐式微。但在火电领域干出来的精神劲头,却深深地印在了一建人的血液里,一代又一代传承着。作为电建领域的“西北狼”,甘肃一建集团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继续在建筑市场上深耕细作、书写辉煌。如今,甘肃一建集团又干出了建筑行业“陇原骄子”的美誉。 这也恰恰应证了甘肃建投的发展战略——“投资引领、集中管控,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挥挥手,说再见,不说永远!(蒋宜斌)
编辑:[王一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