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稿  >  甘肃电力  >  企业新闻
 
  甘肃省推广清洁供暖 助力“蓝天工程”

稿源:每日甘肃网  2017-11-24 16:35 作者:

  每日甘肃网讯 “电锅炉比煤锅炉使用方便,既减少环境污染,又有供电公司的贴心服务,所以我们决定今年冬天改用电采暖。”10月25日,景泰县草窝滩镇中心幼儿园负责人对前来安装电采暖配电变压器的白银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如是说。这是甘肃省致力推广电能替代清洁取暖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甘肃省部分地区一直面临空气污染严重、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弱的问题。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使得我省能源结构必须作出调整。面对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于今年9月出台《甘肃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把燃煤治理和机动车污染治理等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抓手。

  相较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能源,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转换效率、排放效应明显优于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学术界有这样的共识:我国电能供应网络相对完善,适合在能源消费终端环节各领域实施电能替代,能显著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优化终端用能结构的重要途径。

  此外,由于甘肃省在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突出的弃风弃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消纳新能源,而利用新能源弃风弃光电量供暖是对新能源企业、电采暖企业等各方均有效益的一种方式。

  一边是凝心聚力建设“美丽新甘肃”的发展愿景,一边是“守望绿水青山”的美好初衷。究竟是何种“金钥匙”能够开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谐共赢新空间?“电能替代”即为解开此题的关键答案。在甘肃省,燃煤锅炉、窑炉以及民用散烧消耗仍占较大比重,因此,以电代煤的电锅炉、电窑炉及家庭电气化改造,是甘肃省最具潜力的电能替代项目。

  “现在的暖气比往年热得快,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4摄氏度,再不用为孩子们的取暖问题犯愁。”瓜州县渊泉第二小学是电采暖项目的首批受益者,教师郭海燕对此感触很深。

  作为甘肃省第一个大型风电供暖试点项目,瓜州第一、二热源厂供暖所用的电能均来自当地的清洁能源。该项目采用高压电极锅炉+蓄能技术方式,新建供暖面积160万平方米的电锅炉供热系统,改建供暖面积140万平方米的“煤改电”项目,最终达到全县供暖清洁化。

  目前,甘肃省新能源供暖目前主要在酒泉瓜州县和金昌地区试点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模板示范作用。随着电能替代与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模式的逐步成熟,新能源供暖模式将在更大范围推广。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做好热泵、电采暖、电火锅等传统优势电能替代项目项目的同时,还深入挖掘冶炼、农产品加工、工业制造等技术领域替代潜力,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扩大电锅炉、电窑炉、冶金电炉等高能效技术推广,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成果,大力推广电排灌、农产品烘干存储、农业养殖温控等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最新统计,截止2017年10月底,全省共有电锅炉热泵用户823家,用电容量48.49万千瓦,年用电量6.23亿千瓦时,供暖面积957万平方米。通过清洁取暖,可减少燃煤使用22.5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9.75万吨、二氧化硫4.01万吨、氮氧化物1.98万吨。2017年1-10月份全省共完成替代电量49.78亿千瓦时,完成全年指标的124.45%。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对电能替代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优化业扩报装流程。对已建设好的示范项目,积极引导用户参观,以便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对配套电力设施改造项目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方案,积极协调加快电力设施改造进度,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目前,甘肃省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占总装机的58%,非化石能源占消费比重已达到19%,发展前景看好。为进一步健全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甘肃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明文规定严控煤电新增和总量规模,全省单机30万千瓦以上的公用煤电机组以及单机10万千瓦以上的自备煤电机组必须安装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到2020年前,实现超低排放、烟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郭纪雄、席娟娟)

编辑:王一然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  
服务承诺  
国网金塔县供电公司:倾情服务...
对客户承诺:《供电服务“十项承...
对合作伙伴承诺:《“三公”调...
员工服务守则承诺:《员工服务...
管理层承诺:建设“四好班子”
党员员工承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社会道德承诺:开展“爱心活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13309317288;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1399312176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甘公网安备6201000200007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